上海歷史圖片

1,日本電信局上海名所

1913年日本出资铺设长崎至上海的海底电缆,但是当时丹麦大北电信公司的电缆已覆盖全球,日本电信局在权益之争中失败,导致从这个1915年建成的电信局发出的电报被限制只能使用和文,即片假名。这栋位于熙华德路25号,现在的长治路,有着美丽塔楼的建筑在1998年被拆除,虹口永远失去了一座地标式的建筑。

Do4NxsVVAAAMr7K

2,東亞同文書院

當時的同文書院,學生宿舍在二樓。從走廊向窗外望去,可以看見青色的麥浪,不遠處是平凡樸素的油菜花。 最後我看到低矮的屋簷之外,懸掛着一條鯉魚旗。鯉魚迎風舞動,別有一番風景。 雖然身在中國,卻有回到日本的感覺。當我走到窗戶旁邊時,望見支那農夫在麥田里勞作,才使我感到與日本有別。——介芥川龍之介《上海遊記》。

可见徐家汇虹桥路当时还是十足的乡下。这栋楼在第二次上海事变中毁于战火。现在这个地方是上海交通大学,有一栋酷似的图书馆楼。

Do_C9eYUYAA5yg0

3,歐戰紀念碑

從延安東路走到外灘盡頭,臨近黃浦江處,現在矗立著一座歷史悠久的氣象信號塔,高聳的塔身,已經在黃浦江邊聳立了百餘年。前些年,為了拓寬外灘道路,塔身向東北方向平移了二三十米,原先的位置在延安東路南側。

本來佇立在這個位置上的,是著名的歐戰紀念碑。歐戰即第一次世界大戰,上海外僑為紀念一戰結束而建。一戰結束之日,正是一百年前的今天(1918年11月11日)。

歐戰紀念碑02

1948年4月出版的《上海市大觀》,作者屠詩聘說:「歐戰紀念碑在外灘中正東路口,本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滬上外僑的死難者,民國十三年二月十六日落成,碑面刊有遇難者的姓名,兩旁有銅做的盔胄盾甲等古代戰爭用具,碑頂立一和平女神,手撫一孺子,碑的背面,有『功炳歐西,名留華夏』八個大字,在世界第二次大戰中,日軍侵佔後,即被拆毀,現尚未修復。」

歐戰紀念碑

4, 清末(1900年代),外灘北京路口伊爾底斯紀念碑。